2011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是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性少儿文化交流盛会,由中国福利会联合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主办。以下是该艺术节的核心信息及亮点:
⏰ 一基础信息
1. 时间与主题
举办时间:2011年7月30日至8月5日(实际开幕为7月31日晚)。主题:以“美好城市 璀璨童年”为核心,呼应“后世博时期”上海的城市形象,同时凸显“和平友谊未来”的宗旨。2. 规模与参与方
覆盖 17-20个国家和地区,吸引 42-48个儿童艺术团体参与,总人数近 2000名中外少儿。涵盖新西兰日本俄罗斯等国的艺术团体,展示多元民族文化。 二主要活动内容
1. 开幕式亮点
地点:上海大舞台(现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特色:以“科技环保绿色未来”为元素,呈现“地球家园”主题。节目包括新西兰土著舞蹈日本民族舞蹈及中国少儿“达人秀”等。表演形式:三国儿童用多语言合唱拉开序幕,展现跨文化融合。2. 系列活动设计
402cc永利官网文化交流:包括国际少儿演出戏剧展演民俗体验(如夜游浦江走进上海家庭)。学术与互动:儿童国际论坛:聚焦“同一个地球,我的低碳生活”,探讨全球环境问题。视觉艺术展:首创少儿视觉艺术展,但因展期仅两天被批评“受众面小”。联欢与闭幕:盛大联欢活动促进中外儿童深度互动。 三社会影响与创新探索
1. 文化价值
为外国儿童提供“中国体验”,扭转对上海的模糊印象;为中国儿童打开国际视野,替代“传统国际交流课”。延续自1994年(三年一届)的品牌传统,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少儿文艺盛会之一。2. 运作模式反思
扩大参与:原开幕式门票仅通过中福会系统赠送,专家建议开放公众渠道,实现“内循环转外循环”。体验升级:提议借鉴“世博人家”,让外国儿童入住上海家庭,深化民间文化交流。可持续性:呼吁通过市场化常态化运营(如奥运式申办机制)提升社会与企业参与度。 四争议与改进方向
节目容量:开幕式精选15国节目(时长2小时),但业内人士建议延长为全天轮演,满足更多代表团展示需求。资源分配:部分活动(如视觉艺术展)因时长受限未能充分发挥影响力,凸显资源整合不足。 总结
该艺术节是上海“后世博时代”国际文化名片的重要实践,通过多元活动搭建了中外少儿友谊桥梁,也为未来此类盛会提供了扩容受众深化民间互动延长活动周期的改进思路。其“环保+未来”的主题设计,亦呼应了全球青少年共同关注的可持续发展议题。